世界语言大会

时间:2017-05-23


访问地址:http://icl.jsjyt.gov.cn/



世界语言大会
——语言能力提升和语言教育


(2014年6月5-6日 中国苏州 太湖国际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

合作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承办单位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央电视台

协办单位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全球化社会浮现的种种现象,经济的相互依赖将千千万万人民的福祉与生活机遇联系起来,旅游和人口迁移扩大了跨文化交流,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召开以“语言能力提升与语言教育”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
  目前,奉行多年的语言学习观念及实践方法也正遭受质疑,人们对学校语言教育所能培养的语言能力寄予更高期待。过去几十年,人们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如语言测试、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规划等子领域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力量。这些深入研究得出了关于语言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如何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大量新观念。从大脑到社会,从家庭到学校,从会话到教学,从身份认同到语言测试,涉及语言能力所有领域的人类知识都在经历颠覆性变化。
  例如,我们如今知晓,双语技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学习和社会关系。对大脑的研究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新见解: 老年时期双语保护效应能抵抗某些衰退性疾病(注一),早期双语能力可以促进婴幼儿智力的良好发展 (注二)。
  从婴孩到老人,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在世界上不同文化与民族之间,语言能力与社会发展都紧密相连。在生物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中,对濒危小语种的保护似乎可以同时支持语言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学习多种语言会增强社会凝聚力。较高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增强个人的创造力,并有助于国际经济关系合作。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程度越高,他(她)就更可能获得工作机会,更可能谋求创造性与尝试多元文化,并且更可能持续地致力于深入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
  基于以上原因,语言教育值得我们充分重视。作为一个驱动因素,它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教育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也正是这些共同目标促成了此次会议的召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召开这次题为“语言能力提升与语言教育”的世界语言大会,集思广益,汇聚政府官员、决策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 共同认真思考有效的语言教育与语言规划所面临的挑战和新抉择。

语言:人类基本能力

  作为社会群体独有的特征,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人类展示智慧、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和参与社会交际的基本方式。
  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语言,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才得以传承与传播。语言巩固了人类社会,创造和传播文化认同的概念,并且构建了文明。社会发展和社会凝聚力都与公民的语言能力紧密相关,这种能力包括有意义地交谈,通过讨论解决分歧,达成促进进步、创造繁荣与公共安全的决策。 语言能力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中已经变得愈加重要。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2条决议中采用了“多语教育”这个术语(注三)。“多语教育”指的是在教育中使用至少三种语言,即母语、地区或国家的官方语言和一个国际性语言。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宏伟目标对此次大会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艺术创造、科技创新和社会融合。所有这些问题将在此次大会的三个专题中得到讨论。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以“世界多语教育”为题的报告,该份报告详细说明了多语种世界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正常和长期条件(注四)。这也正是此次会议的核心思想,因为语言能力这一概念是一个人以及他(她)所处社区所使用的所有语言的基础。

会议专题

  贯穿会议的三大专题聚焦与当代语言教育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些专题的全球性研讨能够深化协同合作,并达成多语教育的目标。
  专题一: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语言能力是人类之所以能够交流和创新的最基本技能。语言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才能促进社会内部愈发有效地交流,支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为了推动人类可持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学习各种语言。对于语言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如何在持续变化的全球化背景中发展多种语言能力方面有新的认识。
  此次会议还将讨论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新方法,以期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满足日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及脆弱的自然环境的要求。实现有效的语言教学以提升语言能力,意味着需要更好的语言规划。因此,此次会议还将讨论如何改善教育体系和应对这些挑战的各种政策。

  专题二:语言能力与语言教育创新
  优质的语言教育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当代社会,语言学习已经远远超出了学习本国语言的范围,学习者需要获取新的语言能力和多种语言能力,以便实现不同社区间的交流和国际交流。
  我们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是开发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提供优质语言教育的方法,以便持续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习者的需求,并一直发挥作用。此次会议将探索在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语言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和网络应用、世界各地应对当地挑战的规划等方面的新趋势。代表们将会研究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教学中所使用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的课程和教学法创新研究。大会也将为分享语言规划和政策制度方面的新发展、多语环境中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案例提供机会。

  专题三: 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有助于了解一种新的文化,也是认识世界的途径。它开启了未来之门,增进了个体和社会间的理解。语言也是个人、团体和国家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提升语言能力和加强文化交流将共同推动跨文化理解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一个充满竞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全球语境呼唤一种新人文精神。全世界的语言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他们作为跨文化交流倡导者的新角色,而语言能力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鉴于语言能力和社会合作之间的重要联系,此次会议的第三个专题将讨论国际交流,比较现行做法,并探索新的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这次讨论将会探索更加广泛的协作,交流以下方面的信息:学术计划、学生和研究人员互换、培育共享研究的长期团队、研究成果共享,等等。这一专题将以加强语言教育、提高语言翻译能力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各地区相关方面之间的国际合作。

  这些专题给此次会议提供了框架,同时每一个专题又都为会议主题“语言能力提升与语言教育”的整体宗旨服务。下文将讨论影响和形成这次会议核心宗旨的更广泛的进程,每一项进程都用来论证语言能力、语言教育创新和在21世纪业已剧变的环境背景下开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语言学习过程

  所有的幼儿都在亲密的家人照料下和家庭环境中,学习并掌握他们的母语和主要认同语言。家长和其他的照看人,兄弟姐妹、大家庭成员,甚至委托照看的陌生人都与幼儿互动,因为他们都认为孩子要学会说话,并由此进入社会交流的群落。语言学习过程是儿童时期最主要的智力活动,这种活动不但让孩子们社会化,为他们引入文化和习俗,而且为孩子打下基础,最终获得读写能力、高级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其他的语言以及成年公民和劳动者应该具备的技术和才能。
  虽然所有孩子都因长期浸润于特定文化环境而成功地习得母语,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学校正规学习第二语言时,却无法达到精通。对比母语学习成功与第二语言学习不成功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很令人深思的。
  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是不同的,但是成功学习母语的一些要素和条件,却也能说明我们需要更重视第二语言学习的质量、过程、时间长度和参与者。我们希望为所有的语言教学,包括第二语言教学注入活力。如何通过反思成功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过程和最广泛经验,来帮助我们在21世纪提升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呢?

技术:一个全新的学习世界

  全球化社会的出现使全球的课堂里出现了多样性的学习群体。人员、创意、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不断增加,使得多语现象和多元文化成为21世纪的典型特征,并诞生了“超级多样性”(注五)。
  先进通信技术的影响在这一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这一影响极其巨大且不可逆转。这些技术实现了实时、无媒介交流,而且这些技术并不仅限于富足和繁荣的国家独有。它们所带来的最明显的结果是:语言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但同时又影响到教师们该如何管理、计划和教授课程。
  实际上,根据个人或小组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能力与需要,通信技术可允许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差异化。通信技术还能通过与广大社会中的语言应用相联系,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社交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合更进一步加剧了变化,教学的角色被完全改变。过去老师是学习者语言信息输入的唯一来源,而现在老师正成为学生们各种学习资源和信息输入的管理者。在语言专家的监测及其知识和经验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参加到超出课堂、课程和学校界限的语言课程的协作活动中来。
  直到最近,这些通信和社会网络技术才催生了“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的发展和成功。它极大地扩展了远程和网络学习方法。运营商们联合起来,开始发布内容、无线广播、传统邮件、移动和固网电话的授权,并恢复了电视节目某些方面的功能。
  这样的跨越距离的远程协作方式最终还有哪些可能性?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某种语言的学习者与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同龄者之间的联系将会如何改变交流、学习和沟通方式?实时的电脑视频会议功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会对语言教学产生什么影响?一种可能的结果是,过去关于教什么语言、教谁语言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的限制等状况也许一去不复返了。
  通信技术不止是网上可获得的资源,还涵盖了那些获取资源和产生资源的工具,以及各种协作和通信的系统。这些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不同类别的聊天群、多种形式的社交媒体、手持或台式设备上的实时视频交流,以及分散的多人参与形式的网上游戏等等。即时网上翻译,语言教学学习网站及资源,专注于语言训练的在线辅导、联系和信息应用软件及活动,都补充和丰富了这个技术领域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改变了学习的时间性(比如:摆脱对固定时间课堂教学课程的依赖),也改变了学习的空间性(基本上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到达其它任何地方),因而改变了教师、学生和所学科目之间的关系。交流本身因技术手段而改进,包括拼写检查软件、翻译软件、口语录音和手持设备,这些器件装有标准词组、日常交流用语,还能指导适时的协助。
  技术应用带来的结果是,可供学生模仿的模式会产生变化。老师的声音、口音和其他的语言特征将不再是学习者全部的信息来源。 实际上,语言学习现在既是垂直的,从老师、课本和权威机构到学习者,但同时也是水平的,因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再通过老师、家长和其他的机构作为媒介。
  我们如何能够把现代科技带给教学、交流和学习以本质改革,并加以最大程度的应用,提高21世纪人类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些变化对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而现在还无法预估。过去,外语教学中很明确的设想是要学生“在试管内”,即在本国的课堂、课程和学校的可靠环境内,与说母语者做偶尔的短暂会面、接触及交流。这样的学习包括旅行,以及进入到语境和与所学语言相符而非相异的自然环境中。
  各种便利设施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尚未掌握一种语言之前即可建立联系,这使语言学习先于互动的假设烟消云散。 现在,人们的互动出现在整个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此种互动无需以教师、家长或教育系统作为中介,而是通常出现在由科技所提供的“中立”空间里,其出现的场合几乎是无限制的。
  由网络提供的互动与面对面的互动差别在哪里呢?在这些过程中,哪些文化会产生,哪些文化又会被淡化呢?
  互惠的语言学习方式让更平等的学习关系变为可能,它让学习主体进入网络,并通过台式或手持电子设备相互交流。这种方式鼓励学习者通过交流、相互辅导和共同参与的活动来相互学习。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今天的语言教育,在利用互动学习促使学习者参与和促进学习进步的运用方面,正处于巅峰时期。此次会议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最大限度地应用这些可能性?我们如何支持发展和深化国际交流,提高21世纪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

全球化社会

  技术转型往往伴随并促进人类社交和职业领域的大规模转型。人类前所未有的迁移程度也是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作为当代全球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们的交流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呈现愈加多样、频繁的特征。
  现在,人们的持续迁移和出行愈趋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迁移大军中。人们迁移的原因,以及这种迁移所依赖的法律、社会和经济基础也比以往更加多样化。
  其结果是,全球的语言教育也处于多文化、多语言、多宗教信仰的环境之中。传统的语言教学是为了了解远在他乡的异国文化,而在现代的国际化大城市,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对异国他乡的文化和信息常常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各地多元文化的人群中将出现无缝衔接的国际化。
  民族和国家、疆界和边界依然还会持续存在,但是除了传统生活中的种族和民族认同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当地曾经遥远且不同的事物已经非常熟悉。在语言教育中,他们将更多地参与到文化形式、文化实践、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学习中去。这些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有时也可以通过在自己国家的移民社区中直接获得。
  旅居国外的侨民社区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网络的先行者。大多数人际群体的形成是基于语言、宗教信仰或族群,但是在当代世界,更多的是基于共同利益、职业实践、情感、文化、学习、探索和发现。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是,全世界的汉语研究和汉语学习得到了发展,吸引了新的汉语学习者,他们与当地华人社区进行互动,又与全球其他中华文化受到追慕、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和民族传统的地方建立了联系。
  在这样的人际网络中,文化实践被同化到了一个由价值观、能力、兴趣和关系共同构成的扩大了的综合体中,以至于在地理上相隔遥远的人们能被即时的、多模态的沟通链条所联接。这使得他们可以与远距居住地的人们保持联系。身份认同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栖息地,而是延伸到了我们追慕的地方、有亲朋好友的地方、我们所来自的地方,以及我们将要旅行、学习或工作的地方。
  伴随着族群和语言多样性而出现的是对文化和身份理解的新方式,文化和身份实际上已不再被看作是单独的、专门与一个地域有关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接触到全球规模的、通过多元融合而产生的音乐、表达方式、服装、行为和价值观。
  当代文化的跨国交流的现实直接导致了外语的学习,而不仅是因为其中某些文化形式更为学习者所熟悉。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当代年轻人的身份认同更加包容,这表明真正的全球性人类身份认同正在出现。这种感觉目前虽然较弱,但是正在逐渐增强。
  现在人们的移动性如此之强,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可以直接接触曾经陌生或遥不可及的事物的机会,那么,我们社会中的语言学习将会有哪些可能的模式和规则呢?
  所有这些全球化的因素正在改变着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来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基本假设。处于巨变之中的21世纪之初的社会,使我们对其真实本质及最终影响不甚了了,即使我们能察觉出其发展的方向。

面向全球未来的语言教育

  日益发展的全球化形成了对能够使用多种语言进行沟通的劳动大军的需求,以促进人际互动和交流、贸易和旅游、国际关系,以及媒体和科学的发展。所有这些努力以前都是在单一的民族社会范围内通过本族语言而实施的,而现在要扩展至一个使用更多语言的、全球共同构思出来的社会。
  语言学习的有教无类是我们的抱负,它使运用双语成为可能,它将扩大学习者的语言技能,而非如常所见地缩减这种技能,使所学会的优势语言取代了学习者的原有语言。这个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只能是通过颁布关于语言包容和多样性的政策,并对语言教学法的改革创新进行扶持。虽然那些强势并占统治地位的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但是可以通过交流、合作、政策实施和适当干预等手段,来确保濒危语言得到保护,语言课程变得更为多样性,以及所有人都能在其母语之外再学习其他若干种语言。
  现代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成功进行第二语言研究的可能性,但是为了确保更多的学习者在学习更多语言的时候,能够取得长久而高质量的进步,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可靠的语言政策,需要开展更加广泛及可信的科学研究。无论是在促进个人的学识发展,还是增强文化宽容和社会开放性方面,这样做的益处皆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因为能够使用双语对一个正在显现的全球社会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此次会议将会关注与语言能力、可持续性和国际关系有关的结构性问题,还将讨论与语言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角色、目的相关的功能性问题。最后,为了能为关于语言能力的研究和习得提供具体的经验,会议还将讨论与交流、合作、援助、现有机制、未来所需机制等等有关的互动性问题。
  这三个要素—结构、功能和互动—是此次大会最关注的议题,它们也是分项议题选择所参考的要素。会议中的讨论将以提出建议为方向,所做建议将会促进在相互关联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秩序中发声。
  此次大会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研讨机遇,将讨论技术变革、人口迁移和语言学习研究如何为在全球提升语言能力提供新的驱动力。更广泛、更深入和更多样化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它促使人类有能力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深刻挑战。


注:
1. 网引出处见: http://cog.lab.yorku.ca/files/2007/11/Schweizer.pdf。
2. Bialystok E. 双语头脑中的认知复杂性和注意力控制. 《儿童发展》,70 (3): 636–644,1999年。
3. 网引出处见: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imld_2002/resolution_en.shtml。
4. 网引出处见: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97/129728e.pdf。
5. Vertovec, S. 《跨国主义》,伦敦和纽约: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9年。
6. Castles, S. & Miller, M. 《移民时代:现代世界中的国际人口移动》(第四版) . 英国贝辛斯托克:帕格利夫和麦克米伦出版社,2009年。
7. Lo Bianco, J. 中国和中国人的浮现,见J. Lo Bianco 主编《语言政策》特刊第六期《中国人的浮现》第3-26页,2007年。
8. Tsung, L, & Cruickshank, K,  《全球语境下的中文教学和学习》,美国纽约: 绵延出版社,2010年。
9. Lo Bianco, J. 外物的归化:全球化对于语言地位的影响.  《现代语言》特刊《全球化时代的外语教学》98:1, 春季 第312-325页,2014年。
10. Ostler, N. 《词语帝国》,英国伦敦: 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5年。
11. Cha, Y-K. & Ham, S-H. 英语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见B. Spolsky & F. M. Hult 主编《教育语言学手册》 第313–327页,美国马萨诸塞州麦尔顿: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08年。
12.  Ng, Bee Chin and Wigglesworth, G. 《双语:高级图书资源》,英国牛津:劳特利奇出版社,2007年。

同栏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