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News

同栏目信息Column’s Other Info

  • 第八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综述

  • 2024-06-25

Trending News

第八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2024615-21日在徐州、喀什、伊宁三地举行。本届论坛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杂志社、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江苏师范大学)主办,喀什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协办。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中国语言学者参加会议。

615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总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杨亦鸣教授主持开幕式。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教授致欢迎辞,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黄正德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崔希亮教授分别致辞,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姜培茂主任莅会致辞。黄正德教授结合论坛的20年发展指出当前语言学发生着深刻变,本届论坛以当代语言学新进展为主题开展研讨,恰逢其,也代表着语言学新的发展里程。崔希亮教授也认为,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海内外中国语言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姜培茂主任指出语言学一直走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前列,并就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谈了三点看法。一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构建具有自主性、原创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具有当代特点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二是要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与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尤其是要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三是要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当前开展深层次的学术交流更具有重要的意义。616日晚,《语言科学》杂志还召开了编委会(扩大)会议,邀请海内外编委和广大学者共商期刊的发展大计。姜主任表示,期待着中国语言学期刊由此走出去,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619日和21日上午,论坛喀什段开幕式和伊犁段开幕式分别举行,喀什大学副校长罗浩波、伊犁师范大学副校长张维到会讲话,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孙朝奋教授和威斯康星大学语言学系李亚非教授分别致辞。621,论坛在伊宁闭幕,李亚非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总结,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徐杰教授、论坛总召集人杨亦鸣教授分别致辞。

本届论坛海内外学者共奉献了41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创新领域和技术发展。海外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包智明教授《轻微认知障碍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通过调查和语料分析研究了新加坡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名词和动词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具体性效应问题。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教授《重温汉语标句词的分析》结合汉语复杂情况对汉语标句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标句层次问题。密歇根大学端木三教授《穷尽考察现代英语的语缀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相应表达形式》对英语语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在汉语中的表达情况和表达程度进行探讨。哈佛大学黄正德教授《古今汉语的主之谓结构:兼谈三个层次的动名化》提出主之谓动名结构分属小句、词组和词三个层次,讨论了现代汉语的较高分析性。香港理工大学李平教授《数字技术时代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加工的新挑战》强调结合新兴技术、人工智能驱动模型和计算神经理论获得语言学习的计算神经过程,可以籍此比较成人与儿童、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者的异同,以及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成人个体差异。台湾辅仁大学李添富教授《台湾的语音规范工作与辞书审音问题》将语音规范与辞书审音相联系,探讨词典音审读的工作原则和面临问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李亚非教授《论允准的底线》认为只要把构词与深层短语结构挂钩,现有句法理论的允准条件就可以正确区分不同结构,而复合词的几种类型均在重视运算经济性的框架内满足θ-准则。美国南加州大学李艳惠教授《名词补语?》认为一个名词短语[NP/DPYP--]中的YP有不同类型,有一类就是补语,可能因为决定补语的并不单是N,而是比N更高的投射(比如DP)。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教授《从形式句法语义看自指转指》从形式句法语义学视角进行XP的分类,解决了自指/转指界限不清、自指内部句法不同质、已有统一分析方案不一致及无法解释VP作谓语等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Properties Exhibiting Chinese Finiteness》在Givón的交际方式理论基础上,探讨了表达汉语有限性的属性特征问题德国美因茨大学/法国东亚语言所徐丹教授《词汇和句法在语言混合时的作用不同》以甘青地区为例,分析句法特征能更好地反映语言接触的深度,提出在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混合时应当给与句法特征更多的权重。澳门大学徐杰教授《否定类型及与此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致力于探索能够明确区分句子否定、短语否定和构词否定的句法语义特征标准。澳门大学袁毓林教授《疑问的大伞是怎样撑起来的?》从问答的概念图式对疑问形式的允准与缺省条件进行了探讨。香港浸会大学张美兰教授《汉语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不完全重叠式结构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讨论了汉语史中AB性质形容词重叠式AABABB式的结构语义和用法特点,说明了方言中两者南北地域分布情况。

海内专家复旦大学陈忠敏教授的《声调发生学理论重新检讨》重新审视了声调发生学理论,探讨了浊阻塞音、气嗓音与低调的关系。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语言中的刻板印象及其认知基础》探讨了各种刻板印象产生的认知基础问题。厦门大学邓晓华教授《多学科视野下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介绍了南岛语族的起源与形成,特别是历史上与壮侗语的关系。北京大学董秀芳教授《汉语双音形容词的形成路径及其特点》总结了汉语形容词不同双音化方式的特点及模式等。北京语言大学冯胜利教授《论韵律参数及Grammaticality的不同属类》提出汉语各个层面(音法、词法、句法和语)均有不同性质的韵律参数及其制约范域。湖南大学贺川生教授《从古代预期式数词系统看南岛语内部谱系关系》从人类语言数词发展阶段特点出发讨论了南岛语的谱系模型。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隐喻是人类的本能:19世纪德国学者隐喻理论书证》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隐喻研究观点都可溯源至19世纪德法英美文献。梁丹丹教授《4-6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方位指示代词的发展》探讨了自闭症儿童指示代词的发展特点及形成机制。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差一点儿没VP歧义句新解及其语音学验证》探讨了两种释读之间重音差异、类推关系和情态对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石定栩教授《汉语的语气》在概念溯源及与情态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为汉语语法分析术语的语气进行界定。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大模型:特点及启示》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特点及其能力边界,并讨论大模型对语言学的启示。浙江大学王云路教授《论词义来源的复杂关系》以契阔为例说明词语的同一含义可以由不同理解产生,体现出来源的复杂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玉芳研究员《基于韵律理解话语意图的认知过程》探讨了交际情境中韵律特征对听者理解话语意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北京大学詹卫东教授《基于知识库的空间推理数据集自动生成研究》探讨了空间常识推理任务设计及基于知识库的数据集自动生成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语言如何构建(社会)现实》认为人类通过感知和认知能力构建现实模型,并通过这些模式创建我们想象的现实。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和部分青年学者也在论坛上发表了学术演讲。丁石庆教授《词语借用与相关概念移植及其蝴蝶效应》讨论语言资源借用的进程、特点及对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影响。江荻教授《从<诗经>重言看最早的汉语》认为重言是独特的形态造词,重言词是最早的汉语(词汇)。金立鑫教授《汉语名词短语内部某些歧义结构与通格的关系》认为歧义与结构中名词的通格属性有关。刘洪涛教授《郭店楚簡<尊德義>“沬眾及相關問題》探讨了出土文献释读原则。满在江教授《句法结构的最左:极性答句的视角》探讨了极性答句及问句句法机制,提出存在约束着标句词范畴的句法中心。苏金智教授《赵元任的符号语言学特色与研究价值》介绍了赵元任符号学理论及研究价值。汪化云教授《汉语方言语法文白叠置现象的再探讨》探讨了句子成分和语素文白异序、封闭类词文白异辞、文白异序兼文白异辞等语法现象。王为民教授《<中原音韵>“客刻同音及其在汉语语音史上的意义》提出曾梗摄入声韵很早就发生了一二等合并,语音史上可能曾发生一二等与三四等分别合并且有别的情况。吴燕京教授《探索早期语言发展的神经特异化机制》认为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在人类尚在母体中时便已开始发育。周庆生教授《顺外传内:菲律宾华人语言适应与传承说略》认为华人群体采用了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语言策略、模式或类型。朱祖德教授《阿尔茨海默症的语言损伤特征》发现其病症严重程度与语言损伤程度高度相关,提出语言能力测查可为早筛提供路径。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