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里的思政课——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赴徐州“八号门”事件旧址开展“百年工运”师生研学系列活动

时间:2025-03-11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徐州八号门事件旧址前,入党誓词清澈而响亮。

为弘扬革命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3月5日下午,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付强、党委副书记赵阳及学院工会委员、本科生党支部部分党员、部分学生骨干20余人,赴徐州市八号门事件旧址开展“百年工运”师生研学活动,以实地研学追溯工运历史,以红色基因涵养初心使命。

追忆峥嵘岁月: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走进青砖斑驳的八号门事件旧址,这里也是江苏省第一个党支部。通过展出的珍贵历史照片和文献档案,大家深入了解了1921年铁路工人为反抗压迫发起的罢工斗争——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实践。

 

 

八号门事件重温:工人阶级的觉醒

1921年11月8日下午,到了下班时间,工人正待出厂,八号门把门者“奉洋人之命”,突然将门锁闭,不许工人出去。工人要求开门,把门者不但不开,反以洋人势力相恫吓。这样相持了两个小时还不开门,工人越聚越多,大家腹中饥饿等着回家,不禁怒火中烧,无法忍耐,便猛力挤开栅门而去。把门者立即报告洋人,洋人串通大厂副厂首高长利,企图借此一面镇压工人的反抗运动,一面破坏该厂内的工人组织——老君会,诬称两位负责人柴风祥、王辅“砸门而出”,对他俩进行拘押,接着宣布开除,这就是徐州站“八号门”事件。

传承革命星火:誓言铿锵映初心

参观结束,学生们采访了场馆讲解员,她表示作为江苏省第一个党支部,这里孕育的是“敢为人先”首创的精神,是“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她希望通过她们的讲解,结合珍贵的史料让现在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也希望当代青年能继续传承发扬这种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葆青春活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全体党员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旧址庭院,与百年前工人们的呐喊遥相呼应。八号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丰碑。百年前,党与工人阶级血肉相连;百年后,我们传承革命的星火,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革命信仰转化为一生无悔的使命担当。

 

 

研学活动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付强强调:“‘八号门’事件不仅是徐州工人阶级觉醒的见证,更是党早期领导工运的实践典范。通过这种沉浸式思政课,我们要让历史的回响转化为师生的精神动能,在新时代传承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将党史学习与专业发展融合,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智慧与力量。”

师生代表也现场分享了研学感悟。工会委员余珩提出:“工会工作需发扬‘八号门’精神,维护权益、凝聚合力,为新时代工运事业添砖加瓦。”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温雨霖表示:“站在革命旧址聆听历史,我深感青年责任重大。作为播音专业学生,我们学好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

据悉,2025年5月1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建会10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工人运动,凝聚起中国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彰显出亿万劳动群众的奋斗伟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伟大精神谱系。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从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党委创新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品牌,旨在将宝贵的红色基地转化为生动的思政课堂,让师生们身临其境地感悟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引导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融入工运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锻造责任担当。未来学院还将结合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打造“红色工运”数字平台,进一步深挖新时代工运精神内涵,形成党史教育常态化、专业发展多元化、红色基因时代化的三维育人格局,继续深化思政+育人模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江苏网、交汇点新闻、中华网等媒体对我院研学活动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如下:

中国江苏网https://edu.jschina.com.cn/jy/202503/t20250312_s67d0ef8fe4b05777c1787b44.shtml

中华网https://life.china.com/2025-03/11/content_417845.html

交汇点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ceea8fe4b05084aa405e7c?t=1741658683577



同栏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