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时间:2017-09-29

张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神经语言学、语言能力研究

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邮政编码:221009

电子邮件:zhangqiang@jsnu.edu.cn

  


  • 个人简历:

    张强,男,汉族,江苏涟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语言与神经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996年进入徐州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师从杨亦鸣教授学习神经语言学;2010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122017年先后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访问学习。

  • 研究方向及兴趣:

    神经句法学;语言能力研究;自闭症语言;精神分裂症语言;语言符号学。

  • 主持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句法加工中的语序机制研究”(13AYY007),2013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神经语言学学科建设研究”(10&ZD126-04),2010年。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语序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010SJB740012),2010年。

    徐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语序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10XWR01),2009年。

    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项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平台的构建”,2017年。

  • 代表作:

    1.苏金智、张强*、杨亦鸣,2019,国家语言能力:性质、构成和任务,《语言科学》第5期,449-459页。(*共同第一作者)

    2.张强、杨亦鸣,2016,语言能力:从理论探讨到重大需求,《语言战略研究》第6期,69-76页。转载于《新华文摘》,2017年第7期,114-116页;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5期,19-26页。

    3.张强、杨亦鸣,2013,语言能力及其提升问题,《语言科学》第6期,566-578页。

    4.张强,20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文化承载,《南京社会科学》第11期,57-62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8-13页。

    5.张强、杨亦鸣,2010,汉语宾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证据,《语言科学》第4期,337-353页。

  • 教学科研获奖:

    2018,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1/2

    2017,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6

    2014,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政府,1/2

    2014,首届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5

    2013,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教育部,3/6

    2012,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徐州市政府,1/2




同栏目信息